暗销肌_86 天下之公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86 天下之公 (第1/2页)

    天下之公

    座下人原听得有趣,人人竖着耳朵。待那汉子将话说完,却都哭丧了脸没了神气,世纶堂颓然无声,角落里细不可闻的一声绫罗“窸窣”,那缕香气又浮上来。

    陈翰林摆摆手让那汉子坐下。

    “这位仁兄问得好。世间之事应从何人之理。”

    “暂且将这‘应当’二字不论,诸位以为,如今世上倒究竟是依着何人行事的?”

    “今日座上三种人。一等衣冠同僚,各位自然唯天子之命是从;二等学子,诸君见了恩师,想来要回一句‘圣人之理’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世间却另有一句至理,只能于这市井田间听着。那便是‘县官不如现管。’”

    “金銮殿十万八千里、大儒先师故去多年。黎民黔首若指望这二者来解救,怕是远水解不得近渴。好比这位仁兄那顿板子,是好请皇上他老人家来评理,还是好扶乩请孔圣人来做主?”

    “不是还有包青天那样的大老爷么!”不知谁说了一句,底下议论纷纷、交声赞同。

    陈翰林点头。“不错,还有‘青天大老爷’。那么老朽再请教诸位一句。诸位以为,张父母称得上‘青天’么?”

    座下交头接耳,有人说是,也有人说不是,眼见就要吵起来,陈翰林转身在纸屏上写下两个大字。

    【流官】

    “流水的父母官、铁打的地头蛇。朝廷考成三年一次,过了这三年,各地任官便得入京察考、重定黜陟。张知县孤身赴任,前后只得三载,怕是比尔等更要势单力薄。衙中酷吏,平日吃足本地豪强的好处,一朝两边争执起来,这等人是听张父母的?还是听衣食父母的?”

    “知县若无恻隐之心,何以自出俸银疗治伤员?然而那位衙内至今法外逍遥,‘青天’二字到底是知易行难。”

    诸人垂首,翰林又道:“故此青天亦不易得也。如今再问诸位,这天下事,究竟当从何者?”

    底下交首相觑皆无一言,翰林往纸屏上一顿笔走龙蛇,郑重写下四个大字:“天下之公”。

    “‘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’‘致良知’原非易事,故此诸位举目所见,贪、嗔二字比比皆是。便是世间至贤之人,难保不生妄念,为此,任何一家之言皆不足取。”

    “唯‘公’之一字,世间至理。为求这一‘公’字,则当群策群力,凡上所定之策,皆应广而议之、使上位之人有所察鉴。”

    “好比这一位衙内,此人行径到底应由锦衣察鉴裁夺。老朽揣测,张府尊未必不曾同锦衣言及此事。只是涉及王族,必得有确凿证据方可一击而中。老朽此去亦将再查此事,必定给这位仁兄一个交代。”

    那汉子听到这起身红着眼睛给翰林跪下了,翰林赶紧扶起来,叹道:“此等事出于乡里而吾不能知、府尊不能正典刑,吾辈惭愧。”

    说罢他又向众人道:“由此足可见,小小乡绅无人察监尚可生出如此事端,况国是乎?”

    “家国社稷,天下生民之命也。当今天子尧舜禹汤、垂拱而治,然而便是如此,亦有此等不能及之事也。可见一支御笔未必伸得进每一寸王土、查得清每出是非。”

    “正为此,朝廷方设百官以辅天子之治。先则内阁,以辅圣主之策;再则六部,辅行内阁之政令。而给事中、御史台监察百官,天下民声则为朝廷之鉴,层层察鉴以求‘天下之公’。”

    “孟子有云,民贵君轻。政虽出于上,却行于下。无下之奉上,则上者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。是以‘公’之一字,非天子之公、朝廷之公、士人之公,当为‘天下之公’也。”<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