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大时代之1993_第853章,人才和天才都不能准确定义你(求订阅!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853章,人才和天才都不能准确定义你(求订阅!) (第1/4页)

    接下来几天。

    陶歌一直在认真阅读“人世间”,这本书她真是越看越爱,越看越舍不得放下。

    一天下来她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,除了吃饭和张宣有交集外,基本上连话都懒得搭一句。

    两人之间真正做到了井水不犯河水。

    陶歌在忙,张宣也在忙。

    他一直在忙着完善大纲,每天都会绞尽脑汁回想后世的素材用以添加到“暮光之城”里面去,几乎一天要修改四到五次大纲,力求精益求精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样拼命,因为张宣很清楚一个事实:虽然“暮光之城”在西方评价很高,甚至被捧到了“魔戒三部曲”的接班人地位。

    可实际上两者的差距有些大,不去管西方文化体制和价值观差异的话,至少在他看来差距比较大。

    在张宣心中,“魔戒三部曲”放到现代乃至后世依然是名着,因为它是魔幻类小说的先行者,它开创了很多东西。

    而“暮光之城”要想追评“魔戒三部曲”、或者说超越“魔戒三部曲”,那它得解决两个方面的巨大缺陷。

    缺陷一是故事结构和经典台词方面,张宣必须加以改进。

    原着“暮光之城”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够好,甚至“基督山伯爵”等很多名着都要比它高一个档次。

    这是他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    好在他只是借用原着的引线,台词还是得自己重新设计。

    为此他有个巨大计划,把西方近百年内比较有名的魔幻类小说、吸血鬼类小说和参考资料买回来,或者让谢琪帮自己找回来。

    他要引经据典,要在新的台词上、语言结构上和代入感方面下苦功夫。

    缺陷二就是创新。

    并不是说原着“暮光之城”没有创新,它当然是有的,不然也不可能被西方主流文化捧到那个高度。

    可在张宣看来还不够,至少不够超越“魔戒三部曲”。

    能让一部小说青史留名,甚至做到第一,那它必须有要系统的创新。

    大胆点讲,就像中国的“山海经”在神话体系里的至尊地位一样,“暮光之城”要做到今后一百年甚至更久,只要写魔幻类小说的作家就必须参考它、引用它、绕不过它,那才是真正做到了经典。

    所以在这方面,张宣已经想好了解决之法:他要用后世的新颖情节设计和不可思议的各种脑洞来对它进行填充。

    务必做到一鸣惊人,出世就名震天下!

    在这点上,张宣是相信自己的,毕竟自己比别人多了快70年的后世见闻,用海量的故事情节和各种脑洞去丰满一部小说,绝对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而为了做到最好,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,张宣不打算留后路,决定把“暮光之城”当做魔幻类封笔之作来写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写完“暮光之城”,他从此、或者很久不再写魔幻类小说。

    思绪归拢,张宣拿出手机给谢琪打电话。

    “冬冬...”

    “老板。”电话两声就通,那边传来谢琪比较困乏的声音。

    张宣担心问:“你这是?是不是哪里不舒服?”

    谢琪回答:“没,刚和罗琳跑完十公里回来,有点累。”

    原来是这样,张宣当即把自己打电话的目的详细讲了讲。

    听到要把西方近百年内比较有名的魔幻类小说、吸血鬼类小说和文献买回来,谢琪懵圈了,过了好久才诧异问:“你要写魔幻小说?”

    张宣嗯了一声。

    知道自己刚才语气不对,谢琪聪明的不再深问,而是麻熘地答应道:“好,我现在就着手去办。”

    张宣提醒一句:“光靠你一个人可能会存在思维死角、行动也慢,你可以求助罗琳和企鹅出版社,南希和丹尼尔作为专业的编辑,想来涉猎广泛,他们应该会给你很好的帮助。”

    谢琪把这些一一记下。

    聊了十来分钟,张宣最后要求:“我的时间不多,你速度要快,可以的话,先挑最有名的那些寄一部分回来。”

    没想到谢琪直接说:“我今天就去买一部分,晚上坐飞机回国。”

    张宣很喜欢这种高效率的下属,没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