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-9章 (第3/7页)
到靖王身上,淡淡地一笑:“靖王殿下想说什么,可以说了,有飞流在,没人能偷听。” “你知道庭生的身份。”靖王的目光中充满了审视:“否则,天下那么多好资质的孩子,堂堂江左盟主何必这么费力,一定要救庭生!” 梅长苏看了一眼角落里埋头读书的那个瘦小身影,目光极为柔和,微微一叹道:“其实,正因为殿下一再暗示景睿,此事莫要让谢侯爷知道,才让我这般肯定。” 他稍稍闭了闭眼睛,脸上像带上了一副面具般毫无表情:“十二年了,靖王殿下好本事,能藏起祁王的遗腹子,还把此事做得滴水不漏,对赤焰案,果然还是不死心吧?想来也是,你是祁王一手带大,你们曾经一起出征,感情很好……” 萧景琰全身一震,脸上的肌rou似乎不受控制般地跳起了几下,垂在身边的双手紧紧握成了拳头,目光更是如同冰针般地刺了过去。梅长苏面无表情的和他对望,直到细碎的翻书声传了过来。 “我已极力加深了误会。”萧景琰冷冷说道:“先生却这般笃定,还时不时去看庭生的脸。”他看着梅长苏,寒意森森道:“你见过我皇长兄,记得他的容貌!” 梅长苏笑了起来:“那殿下以为,我是敌是友?” 庭生是他最重要的亲人之一,梅长苏收徒本就是对自己的挟制,萧景琰心里如此判定。但在瞧见梅长苏眼底闪动的火焰时,他忽然也笑了:“先生若是有恶意,今日便该装聋作哑,再将此事捅到誉王或者太子面前,当做择主的投名状,才不负琅琊阁对你的评价。” 梅长苏笑意更深,眸色竟是微微放软:“殿下之意,是建议我在誉王和太子间,择其一吗?” “不。”萧景琰一双黑亮的眼睛深邃之极:“我更希望,先生置身事外,这浑水可没那么好蹚。” 闻言,梅长苏微仰着头,视线穿过已呈萧疏之态的树枝,凝望着湛蓝的天空,许久许久,才慢慢地收了回来,投注在靖王的身上:“但我已经入局,赌注总是要下的。” “至于下给谁…”他唇角含笑:“我想选你,靖王殿下。”哪怕变了又如何,你救下景禹哥哥的遗腹子,不惜自己名誉让人以为是你的私生子,都要护庭生安全,便说明了赤子之心犹在。 第3章、暗涌 “选我?”萧景琰仰天大笑,目中露出兴味之色:“我母亲只是次嫔之身,并无显贵外戚,我三十一岁还未封亲王,素来只跟军旅粗人打交道,朝中三省六部没有半点人脉。你选我能做什么?” 梅长苏莞尔一笑:“殿下莫要妄自菲薄了。”他轻声说道:“十二年戍边之功,陛下有功不赏,也未曾在意。他便没发觉,殿下兵锋所指之处,已近乎是只知靖王、不知陛下了。” 萧景琰眸色一厉,脸上的笑容竟还没消失:“先生此言差矣,各地守将和世家门阀,对我可是不假辞色,唯陛下之命是从。” “所以,苏某才要选殿下。”梅长苏淡淡道:“兵权在手,民心在握,殿下已立于不败之地。”他柔声说道:“若说十二年前,祁王殿下在陛下心中,是想反随时能反;那靖王殿下,便是气候明明已成,依旧无人知晓,你已有反力。” 萧景琰定定的看了梅长苏良久,正如此人所说,他十二年征战自不是白干的。地方政务丝毫未沾手,但兵权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抢到了手。只不过,真正让他担心的,只有一事:“敢问先生,你觉得如今的大梁,是何情形?” “殿下明知故问。”梅长苏深深的叹了口气,但在萧景琰冷肃的眸光中,还是直言不讳道:“帝王刻薄多疑,只知玩弄心术、驾驭臣下;朝中文不思政,武不思战,尽皆揣摸上意、固守权位、陷于党争;地方军中情况虽然稍好,却也不乏吃空饷、顶他人军功之辈。” 他冷冷道:“若非大梁还算国力雄厚,制度健全,只怕连现今这虚架子都撑不住。但如果下一位新君仍无法遏制内耗,使君臣齐心、共修德政,大梁最迟三代,便免不了国破家亡之局。” “这话要是传出去,哪怕父皇再重视名声,也会气得把先生拖下去斩了。”萧景琰话虽如此,可脸上分明浮现出了几分松融的笑意。 梅长苏微微将脸侧向窗外,面上清韵似雪,唇边浅笑却如冰:“殿下当知,我并非说笑。” “对。”萧景琰轻笑了一声:“那先生觉得,这等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