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6章 四方来使 (第1/4页)
返回龙泉府后本就是岁末,故而月泉淮搬到了城内国师府小住。 年初二时,月泉宗六长老月泉泠心亦前来拜访。月泉泠心出自月泉宗旁系,按辈分算是月泉淮的外侄孙女,年少时曾前往龙泉府垣虚宫学习剑法,偶然得到月泉淮的指点后,在不知其身份的情况下对他生出情愫。当得知月泉淮的身份时,她没有放弃这份感情,依然对拥护和追随月泉淮,后来,她回到龙原府接下了外祖父月泉影的长老之位,尽心尽力管理着丹阳宫。这次借着年节探望的理由前来,待了十几日仍未离开。 临近上元节,大钦茂命宫中内侍将请柬送进国师府,邀国师入宫赴宴。月泉淮近来无事,随口应下了邀约,去赴那上元家宴。 次日,有宫中马车前往国师府,又按照国主的吩咐一路驶入内庭。 殿门外,马车缓缓停下,内侍上前迎接,掀起帘帐,现出一张耀若骄阳的面庞,其人着一袭紫袍,身姿挺拔,肩袖处绣有大团的飞鸾,发间插一支赤金七宝簪。 因是渤海皇室家宴,除了皇子皇女与宗亲家眷外,后宫众多嫔妃也在场,但来人的风姿却将殿内群芳压得尽皆失了颜色。 月泉淮甫一落座,就有几名宗室起身问好,皆是平日里与月泉宗有过往来的一派人。月泉淮一边应付着,一边向诸皇子的方向瞟了一眼,那被立为继承人的大皇子仍是老样子,身体瞧着有些孱弱,不似长寿之相。反倒是小皇子,身体康健、气血充足,游学归来后就参与朝政,在政事上自有一番敏锐见解,颇得民心,虽然未及弱冠,却比诸位兄长更得其父器重。幼子才智超越兄长,于王朝社稷而言,也不知是否为幸事…… 席间,诸人推杯换盏,却无人敢向国师劝酒。月泉淮随意转着酒杯,想着大钦茂稍后可能与他相谈之事。史思明降唐后,太原的战事也告一段落。中原动乱没有过多地影响到偏处一隅的渤海国。但看似平静的局面之下,却是暗潮涌动。近些年来,渤海国养精蓄锐,垦田屯兵,如今仅是龙泉府震海营中就已有精兵五万余众,另有防备契丹的常驻边军,境内战马与粮草更是准备充足,这一切皆是为了静待时机,恢复昔年高句丽之荣光…… 宴后,大钦茂果然请月泉淮留宿宫中,实则是前往偏殿密谈。 大钦茂示意内侍先为月泉淮添上热茶,开门见山道:“前些时日,东瀛使者来访,欲以合击新罗为条件,换我渤海国出兵,协助其吞并东海之岛屿……” “东瀛使者?” “那使者身份,国师应也曾听闻——殇帝李重茂。” “短命而逝是为殇。唐廷给他定这么个谥号,是希望这人死透了别再出现,结果他在东瀛一躲就是几十年,如今再度活跃起来,想是觉得寻到靠山了。”月泉淮问:“国主可要帮他?” “自然要帮。” “东瀛的承诺不可靠,开疆拓土还是要我渤海自己出手。”月泉淮凤目微眯,“国主想必也明白这个道理。故而,应还有其他理由。” “这几年里,国中无大战,只与契丹、黑水等部偶有摩擦,平日陆上调防,也可作练兵之用。而海军则不同,震海营中虽有海军兵士,但止于演习,并无实战机会。”大钦茂悠悠道。 “那么前往攻打东海,便是为练兵之用了。” “实不相瞒,我想请月泉宗一同出战。”大钦茂恳请道:“若有国师出手,也可减少将士伤亡。” “此事老夫会有考量。”月泉淮道:“国主也知晓,如今老夫已将宗主之位传与弟子,原是不好再插手宗门这些事务的。” “朴宗主毕竟是弟子,也应体谅你这做师尊的难处……” 是了,师徒之间本是没有隔夜仇的,是什么时候变的,渐渐地就回不去曾经了。“老夫也不想为难她。若她不干涉,便最好了。” 月泉淮离开宫城,并没有给明确的答复。 而大钦茂只是望着那消失的紫影,独自出神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