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从头再来(20)上山下乡 (第4/4页)
公社的。
公社机关由几栋平房组成,围成了一个小院子。
柳侠惠他们这八十多个知青再加上带队干部和司机们,一下就把公社的小院
子给挤满了。
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吃国家粮的干部,他们这时已经下班回附近自己的家里
去了,只剩下一个姓崔的革委会副主任和一个秘书在值班。
崔副主任倒是比较热情,他赶紧叫秘书去通知已经回家了的炊事员回来加班
,为远方来的知青们准备晚饭,他自己则跑前跑后地为知青们安排住的地方。
公社的招待所只能住下两个带队干部和五个司机,崔副主任只好把知青们全
都安排到了镇上的一所小学。
好在快到农忙季节了,小校提前停课,放学生和老师们都回各自的家所在的
生产队参加劳动去了,只剩下校长和一个打杂的工人留在学校值班。
崔副主任指挥知青们把教室里的课桌拼起来,然后再铺上他们带来棉絮床单
和被子就可以睡觉了。
这个小学总共只有十间教室,五十多个男知青占了六间教室,剩下的三十多
个女知青占了剩下的四间教室。
住的地方虽然有了,可是还有新的问题。
这里晚上蚊子特别多。
崔副主任从办公室拿来了十盘蚊香,每个教室一盘。
可是教室那么大,一盘蚊香怎么够?知青们都带着自己的蚊帐,只是教室里
没有挂蚊帐的地方。
这么晚了,根本不可能再去附近的山上砍竹子来架蚊帐。
崔副主任也没辙了,只能向两个带队干部道歉:「张老师,郭老师,真对不
起。都怪我们事先准备不足,实在是惭愧得很。」
他边说边摊开两手,表示他也想不出好办法了。
知青中已经下过乡的人还好办,那些应届毕业生从来没有在这么简陋的地方
睡过觉,不少人忍不住大声地抱怨起来,弄得崔副主任非常尴尬。
两个带队干部正在费尽口舌劝说他们,让他们安静下来。
柳侠惠也在主动帮着做他身边那群人的工作。
他说:「这个地方是公社所在地,条件会比我们要下去的青年农场好不少。
如果今后到下面的生产队去,那里肯定比现在艰苦了不知多少倍。我们既然来了
,这点儿困难只能挺过去,不然会被人笑话的。你们说对吧?」
这些人大部分是来自十七中的毕业生。
柳侠惠是十七中的大名人,因此他们都愿意听他的。
「侠哥说得有道理。我们还是不要动不动就抱怨,免得被本地人瞧不起。」
「是啊。反正我们都是没有门路才下放到这里来的,抱怨也没有用啊。」
旁边的张老师听见了他们说的话,不由得对柳侠惠多看了一眼。
张学军被选派为带队干部时就听说了,这次学校和前进公社之间的合作,是
柳俊杰老师向学校领导们建议的。
无论是谁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。
特别是那些知青的家长们,他们为此对柳俊杰感激得不得了。
张学军知道柳侠惠是柳俊杰的儿子,心中想到:看来今后我得多关照一下这
个小柳同学,虎父无犬子啊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